弗洛姆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,第一个研究“爱”和“爱的能力”的学者,除了《爱的艺术》,还有另一著作《逃避自由》。
一、爱是一门艺术吗?
爱是艺术,如绘画、木工,这意味着它需要去学习,努力学习。但也有人认为,爱不是艺术,而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。如果是后者,那么爱不可学习,也不需要学习。
为什么说爱不可学?
若有此想法,大概因为以下视角:
- 我是否值得被人爱:要赢得人心与对异性有吸引力(名利、权力、举止、谈吐等)
- 爱是否成功主要看对象是谁:象对了,爱也就对了)
- 爱,主要看人的交换价值:爱变为寻找”合适的对象“,人被物化
- 爱是一种偶然的激情:只看激情,那么会以巨大的希望开始,以巨大的失望结束
现实中这几点不能说没有道理,甚至可以说主导了爱的领地。它们的问题是,没有关注对方,而爱却是两个人的事情。
具有吸引力,不一定会爱,比如某些成功人士、某些绅士;对象当然很重要,但指望“换一个对象”就解决问题,显然也是不现实的;考虑交换价值(有人会说自己行情如何,会说在相亲市场上处于何种位置),也无可厚非,家庭、教育、收入等,无疑决定了一个人的很多方面,但不可避免的是,过于关注这一方面,感情会变成一种“权衡”,权衡关注的是“合适”,而不是爱。
以上种种,都不能让人获得好的爱。其结果是,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爱之外的方面,似乎爱是一种可以自动获得的能力。一个人愿意花很多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上,而在爱上就吝啬得多了。
实际上,爱同绘画、木工等类似,也是一门艺术,需要专门的学习。要掌握爱的艺术,需要:
- 重视爱这门艺术
- 理论
- 实践
二、为什么需要爱?
人生而孤独,故人的一大需要是摆脱孤独,摆脱被隔绝的状态。途径看起来有很多,总结下来不外乎:
- 纵欲:性、毒品、酒;集体纵欲(如狂欢、暴力等),因属于集体从而无须有愧疚感;
- 同一化:血缘之群体(家庭/家族);想象的共同体(民族/国家);与他人的一致性(主流价值观/不被孤立);
- 创造性劳动:沉浸于艺术、木工等,进入心流;
各自问题:
- 纵欲:短暂的,需不断重复
- 同一:假的统一
- 创造性劳动:不是人与人的结合
那要摆脱的最终答案是?
爱:) (实际上,爱是不能帮助人完全摆脱孤独感,甚至什么都不可以,但爱或许是最接近答案的一种)
要获得满意的爱,需要去了解爱是什么。
三、成熟的爱情是什么样的?
成熟爱情:保留自己的完整性、独立性,与他人合二为一。
爱情冲破两个人之间的高墙,客服孤独与隔绝感,同时保持自我的完整性。
四、爱的要素有哪些?
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
所谓积极,是指内心生长的东西,而非被俘虏的情绪或外力驱使。它表现为”给“而非”得“。
“给”不是放弃、牺牲和交换,它表现或者激发了一个人的生命力,他分享欢乐、兴趣、知识等,结果是提高了彼此的生命感。
爱上一个人的感觉是美好的,远好于被人爱。
关心
真正去关心,不是”说“,不止是意愿。
责任心
不是”义务“,而是有能力且愿意负责。
尊重
正视对方,认识其独有个性,使他人成为他自己,而不是服务于我。
了解/认识
尊重的前提,否则关心或责任心是盲目的。
关心、责任心,一般人都会认同是爱的要素,但更重要的却是尊重与了解。
五、爱自己
爱一个人是一种能力,自己也是人,故爱自己也是一种能力。可以说,不会爱自己的人,不可能会爱其他人。
在爱自己、爱他人的过程中,我们不断了解”人“,这是爱的一个伟大之处。